籃球新聞
庫里空降中國當“教練”?!這一次,他真的變了…
這幾天的重慶,不止是天氣燥,氣氛也特別燃。
一位闊別已久的老朋友,時隔10年終于又回到了重慶。
說的是他,NBA籃球巨星斯蒂芬·庫里。
自詡時尚達人的小IN,自然是不能錯過這種場面的。
于是,在(稍微)動用了一點人脈之后,小IN如愿獲得了庫里本次中國行的“跟拍自由權”。
“庫里教練”
空降重慶
抵達重慶后,山城用火一般的熱情迎接了這位超級巨星。
整個重慶,仿佛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座巨大的“庫里痛城”!
印著“庫里中國行”消息的輕軌,載著一車車的球迷,在8D魔幻的城市上空穿行;
入夜后,上百架無人機在兩江交匯的夜空中,拼出了庫里的模樣。
這陣仗,連見慣了大場面的庫里本人都直接驚呆了,忍不住掏出手機對著無人機表演一通狂拍,表情活像第一次進城的游客。
無論他走到哪里,總有球迷們聚集在一起,舉著球衣和海報,不知疲倦地高喊著“MVP!VMVP!”
好在庫里也是有所準備的,他帶上了親友、訓練師,各式各樣的簽名球鞋,預熱著要搞一番大動作。
而且最讓人驚喜的是,在活動最后一天,他甚至請來了姚明當神秘嘉賓!
不過,和過往的商業活動不太一樣,庫里這一次主要是以“導師”身份來重慶。
當小IN跟隨庫里走進Curry Camp現場后,才發現,原來球場下的他還有這樣的一面。
在他身上,你看不到一點“超級巨星”的架子,有的全是練球的勁兒。
他會為年輕球員的每一次戰術配合鼓掌,也會親自上手給他們拆解動作、示范要領,耐心帶著大家進行訓練,幫他們找節奏。
在場下默默觀看的本人心情復雜,千言萬語只能化作一句:
庫里教練,我現在學打球還來得及嗎?
但說真的,看著他在訓練營里那種全情投入的樣子,很難不想起——十幾年前,他也是這樣一步一步拼出來的。
從“玻璃人”
到聯盟傳奇
庫里并非一開始就是“天選之子”。
進入聯盟的頭幾年,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這個“身材瘦弱”“對抗性不夠”“缺乏爆發力”的毛頭小子。
加上腳踝反復受傷,他還一度被貼上了“玻璃人”的標簽。
那時候的他,可以說是球隊的邊緣人,每天提著一顆心,生怕稍有不慎就要打包回家。
換做是普通人,面對撲面而來的質疑聲,可能早就轉行另尋出路了。
但庫里偏偏不。這個從泥地里闖出來的小子,越是被看輕,越是要昂著頭證明自己。
為此,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砸在了訓練上——別人練幾個點,他繞全場練;別人投幾百次,他就投幾千次。
轉折出現在2013年,紐約,麥迪遜廣場花園。
那一夜,面對主場作戰的尼克斯,庫里像是瘋了一般突然爆發。
出戰48分鐘,飆進11個三分球,砍下了他職業生涯單場最高得分,54分。
雖然最后勇士還是輸掉了比賽,但對庫里來說,那是改變他人生的重要節點。
他終于克服了自己的心魔,拉開了屬于庫里時代的序幕。
那個原本“看起來不夠硬”的后衛,靠著日復一日的努力和極致的投射手感,一步步把三分線變成了自己的后花園。
再后來的故事,即便你不是球迷,應該也都聽說過了。
歷史三分王,夢寐以求的總決賽MVP,四座金燦燦的總冠軍獎杯,他悉數收入囊中。
那些貼在他身上的質疑標簽,被他親手撕下;曾經看低他的人,最后都站到了看臺上,為他鼓掌。
用現在的話來說,庫里的職業生涯就是一本標準的“逆襲爽文”,熱血又勵志。
被嚴重忽略的
商業投手
然而,當所有聚光燈都對準他神乎其技的球技時,很多人忽略了,這位籃球界巨星,在商業層面同樣擁有著超乎常人的頭腦和遠見。
他的第一筆“風險投資”,賭的是自己。
時間倒回到2013年。
那時庫里剛開始在聯盟里嶄露頭角,按照慣例,他應該選擇和一些知名運動品牌簽約。
可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的他,卻將目光投向了安德瑪。
這是一個在外人看來極不理智的決定。因為安德瑪當時在籃球領域幾乎毫無建樹,資源匱乏,給不了他什么“背書”。
簽約安德瑪,無異于是一場拿自己的商業價值當賭注的大冒險。
多年以后,他在一次采訪中提及做這個選擇的原因:“我一直是個挑戰者?!?/strong>
人們這才意識到,他當時并不是在賭運氣,恰恰相反的是,他對自己的商業定位其實有著清晰的認知。
與其在豪門矩陣里做“錦上添花”的存在,不如在另一個新生品牌里“一枝獨秀”。
后來的發展,也的確如他所愿。
代言安德瑪之后,庫里在聯盟里的地位節節攀升,表現愈發精彩,破三分記錄、拿總冠軍…
他的精彩表現,也轉化為了安德瑪無比亮眼的銷售業績,使其在體育市場里迅速占據了一席之地。
這不僅是一次成功的代言,更是商業史上最經典的雙向奔赴之一。
如果說押寶安德瑪只是展現了庫里的獨到眼光,那么創立「Curry Brand」,則意味著他已經從單純的代言合作,走向了更深層次的商業運營。
這并不止是一個簡單的聯名品牌。
庫里拿到了品牌的股權,本人親自擔任總裁,從產品設計到市場營銷,每一個環節他都深度參與。
說白了,他已經完成了從「打工人」到「合伙人」的絲滑轉換。
而最讓小IN感到震驚的,是他早已在運動領域之外,悄悄布下了一張更廣的商業版圖——
成立了個人投資公司,投資涉及科技、金融等熱門賽道;
創立媒體公司,自己生產內容,講述他想講的故事……
把家人放在第一位的
MVP丈夫
跟拍庫里這段時間,小IN一直在思考:一個人怎么能擁有如此高的精力,同時在球場和商場都做到頂尖的位置?
直到我了解了他的家庭,一切忽然就有了答案。
在NBA這個名利場里,庫里和妻子阿耶莎的愛情故事,稱得上是一股清流。
兩人在2003年第一次相遇,雖然交換了聯系方式,但一直沒聯系過,直到命運讓他們產生了交集。
分別5年后,在一個頒獎典禮的后臺,兩人打了個照面,擦肩而過時,庫里忽然蹦出一句“你的號碼沒換吧?”
于是乎,愛情開始了。
有趣的是,在和庫里交往之前,阿耶莎一直堅信自己“永遠不會和運動員約會”。在她的印象里,運動員大多不解風情,甚至有點自負。
但庫里完全顛覆了她的刻板印象:溫柔、體貼、談吐優雅,對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——更重要的是,他給足了她安全感。
和庫里在一起時,阿耶莎可以完全做自己,而不是誰的附庸。
她是暢銷書作家,是美食家,是主持人,是一位有自己舞臺的獨立女性。
他們最動人的地方在于,陪彼此走過了那些籍籍無名的時刻,也穩穩地接住了對方登頂后的榮光。
當庫里還只是那個不被看好的瘦小子時,阿耶莎就在他身邊,給了他最堅定的信任;
當庫里登頂聯盟之巔、被掌聲包圍時,她依然是他比賽結束后,最想擁抱的那個人。
他們相互扶持,各自在自己的領域里沖鋒陷陣,然后一起“下班”,回家給孩子們做飯。
就這樣,穩穩地托起了一個溫暖的家。
回到開頭的問題,庫里為什么總是那么高精力?我想答案就在于此。
家,是他的充電站,是他所有拼搏與冒險的力量源泉。
在這次見面到達尾聲之際,看著庫里在場下認真觀摩年輕一代的運動員們打決賽,偶爾皺著眉頭思考時,小IN也忽然意識到他做這一切的意義。
作為運動員,無論你多優秀,職業生涯總會走到盡頭。
但一個成功的商業IP,卻可以持續性發光發熱,給更多人帶去影響。
重慶這場“熱浪”,或許只是個開端。
屬于“庫里總裁”的下半場人生,才剛剛開始。
上一篇:美記:勇士得到墨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,鵜鶘要價一直高得驚人
下一篇:返回列表
相關資訊
-
美記:勇士得到墨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,鵜鶘要價一直高得驚人
-
庫里空降中國當“教練”?!這一次,他真的變了…
-
戰火還在繼續!追夢回懟伊森媽媽:你們只會在常規賽全力以赴
-
準備發力!勇士醞釀大交易!目標鎖定鵜鶘21+5+3悍將
-
僵局繼續!勇士用庫明加報價墨菲遭拒 拒在交易加入希爾德或穆迪
-
勇士消息:有意21+5前鋒,三將簽約金額曝光,希爾德發奮苦練
-
臂展2米39!NBA首輪6號秀!有望加盟CBA球隊
-
勇士和火箭誰更強?斯通:他們贏了我們 沒辦法這是事實
-
詹姆斯換庫明加?湖人隊記稱有點吸引力但不現實:要更成熟的回報
-
美洲杯:加拿大34分大勝委內瑞拉,奇才球員喬治砍下18分
-
美媒:華納兄弟正在籌備一部科比傳記電影《在第8順位被選中》
-
鵜鶘真核成勇士交易目標 新三巨頭組合能否成型?